神腦 (2450.TW)》公司發展,業務介紹與現況

業務範圍

1.所營業務之主要內容:

(1)實體銷售通路:中華電信特約門市經營、中華電信各營運處據點銷售櫃台經營。
(2)實體維修通路:APPLE(ASP)、SAMSUNG(CSP)維修門市經營。
(3)虛擬銷售通路:神腦生活線上購物平台經營。
(4)倉儲與物流服務:商品倉儲管理、物流收配送服務。
(5)商品代理銷售與批發:通訊商品、應用週邊配件、家電與資訊商品、生活保健商品代理、零售與批發。

2.營業比重

(1)業務別收入

3.公司目前之商品(服務)項目:

神腦因應不同交易對象,提供全方位相應商品及服務。
(1)中華電信特約門市:通訊商品與相關應用週邊配件商品、家電商品、資訊商品、行動裝置保險申辦、生活保健商品等銷售服務及中華電信門號、寬頻、MOD、加值服務推廣申辦服務,並提供手機檢測和維修代送修服務。
(2)中華電信各營運據點銷售櫃台:通訊商品與相關應用週邊配件商品、家電商品、資訊商品、行動裝置保險申辦、生活類保健保養商品等銷售服務,並提供手機代收檢測和維修代送修服務。
(3)神腦經銷商:通訊商品與相關應用週邊配件商品、家電商品、資訊商品、行動裝置保險申辦、生活類保健保養商品等及中華電信門號。
(4)神腦生活線上購物平台:通訊商品、家電商品、資訊商品、相關應用週邊配件商品、生活類保健保養商品。
(5)其他系統商或代理商:通訊商品與應用週邊配件商品、資訊商品經銷、批發。

產業概況

產業之現況與發展

111 年受全球經濟下行、通膨情勢攀升及中國疫情封鎖政策等因素影響,全球手機出貨量較 110 年減少 6.9%。

展望未來通訊市場,5G 基礎建設趨於完備且已經入成長平穩期,相關應用服務與聯網設備推陳出新,將愈來愈能感受行動網路體驗升級到 5G 所帶來的差異,預期 112 年 5G 的普及率能再進一步提升。

產業上、中、下游之關聯性

產品之各種發展趨勢及競爭情形

(1)智慧型手機:

目前有以下幾項技術發展趨勢:

A. 真全螢幕手機
B. 5G 手機逐漸取代 4G 手機
C. 可摺疊螢幕手機

(2)平板電腦

(3)家電
2022 年「紐約時報」將智慧家庭(Smart Home)選入 4大技術趨勢,由於物聯網技術提升,智慧家電產業的發展開始受到重視,成為全球熱門產業。英國研究機構Omdia 報告指出,2020~2025 年全球智慧家居市場年複合增長率達 24.1%,2025 年規模上看新台幣 5.3 兆;德國市調機構 Statista 也表示,智慧家庭領域在疫情下幾乎毫髮無傷,甚至獲得更大關注,因為更多人希望將家電智慧化,新增防疫與健康等功能。

(4)筆記型電腦
111 年下半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市場供應鏈正歷經零組件與整機庫存盤整調節階段,致使終端銷售通路採取減價銷售策略因應,而 PC 品牌廠則放緩拉貨。

展望 112 年,面對全球筆電出貨量的困境,各品牌大廠皆相繼推出一系列新機,藉由高規格、客製化等方式提升消費者使用體驗,同時刺激市場的潛在需求,有望讓筆記型電腦市場回復逐季成長常態,一別出貨量逐季遞減陰霾。

(5)電玩

111 年底遊戲晶片短缺狀況已出現緩解跡象,但因任天堂Switch 已上市 6 年,進入主機衰退期,在改款主機未公布前,將會靠著新遊戲作品降緩銷售量衰退幅度,同步推出熱門遊戲特別款主機以刺激主機銷售,並以異業結盟方式讓遊戲 IP 更加活用。

(6)應用週邊商品

因應後疫情時代來臨,智慧穿戴、藍牙耳機與充電類商品的設計與功能,相較於前兩年著重發展健康管理和居家使用,逐漸轉以戶外以及運動為主軸。

目前除了原有 Apple、Samsung、SONY、OPPO、小米、vivo、HTC、Garmin 與 realme 產品代理外,今年亦擴增代理品牌:小天才、Herowatch 以及是方,產品種類新增了針對孩童以及高年齡層的智慧穿戴,滿足家長對於兒童定位保護與年長者對於健康追蹤的需求,並持續擴大神腦自營品牌 MEGAKING 的新品項開發。

(7) 保健商品

疫情促發國人保健意識抬頭,111 年對比 110 年,保健食品整體市場持續成長。

技術及研發概況

本公司為通路代理商,故無產品技術研發,但近年來在新通路的創新研發上不遺餘力,除了從傳統門市通路擴大轉型為 OMO 店商,也積極與品牌合作推出體驗店,如三星全品體驗店(SMC 門市),另也透過社群(LINE、Facebook)工具,在地化經營門市所屬商圈客群,期望在消費者旅程上有更好的體驗。

長、短期業務發展計畫

1.短期業務發展計畫

  1. 為刺激通訊消費市場需求,神腦國際將持續引進時事話題手機,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因此爭取各大廠牌的特色機型代理,同時規劃更多專屬神腦國際的差異化包裝,供消費者挑選。
  2. 新增神選福利機/二手機產品,於神腦生活平台販售,期望滿足更多客群對商品的需求。
  3. 穿戴式裝置由於近年最近疫情的影響,消費者開始更注重個人健康,以智慧穿戴式裝置結合健康監測為主軸,再予以延伸其他應用商品,透過核心業務向外延伸與爭取代理販售更多、更專業的各類別功能之智慧穿戴式裝置。
  4. 持續增加代理通訊及國際品牌大廠的週邊應用商品及販售高品質、高效能的自有品牌配件與個性、客製化商品代理販售,以提升應用週邊商品的產值。
  5. 透過神腦生活(senaonline)購物平台與實體門市的結合,滿足消費者不同的消費時間與習性,透過新機展示、應用、教育,融合線上下服務平台,讓實體通路轉型新型態零售,提供消費者全年無休與 24 小時不間斷的完整消費體驗。
  6. 從實體門市為社群主要發起者及經營者,讓社區商圈的消費者可以透過加入社群的方式,快速獲得回應與優惠訊息,並結合線上平台的方式讓消費者能快速結帳。
  7. 持續擴大新會員數與累積現有會員回購的資訊,增加會員資料庫的數據量,藉此能更精準分析未來會員行銷與管理的準確性。

2.長期業務發展計畫

  1. 結合中華電信 5G 服務,積極取得 5G 智慧行動裝置及 AIoT相關商品的代理及銷售,期望能成為更多元的 5G 應用通路之品牌領導者。
  2. 除了搭配中華電信推出 5G 資費方案不同的套餐外,另透過神腦生活(senaonline)同時搭配實體門市互相配合提供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必須品,以期望能充分滿足顧客需求。
  3. 透過不斷成長與變化的消費者數據,快速掌握消費市場動態,並針對不同消費型態與購買需求,開發新商品並給予最適客製化服務,滿足顧客的個人、家庭與健康生活需求。
  4. 藉由金融支付、行動支付、銀行合作、中華電信會員點數之點數經濟交換,提升消費者各項消費、再購循環折扣與會員彼此引流,持續累積會員數,並透過神腦會員權益而對神腦全通路進行不斷的循環再購。

市場及產銷概況

(一)市場分析

1.銷售地區之營業收入

2.市場佔有率

神腦國際長期致力於積極爭取通訊商品代理權及合作對象,以 Android 智慧型手機品牌來說,SAMSUNG、OPPO、Xiaomi、vivo、realme、Sony Mobile 等國際品牌均與神腦國際有深度的合作。SAMSUNG、OPPO、Xiaomi、Sony Mobile 等擁有跨品類商品的品牌,神腦國際也持續拓展在藍芽穿戴、智慧家電等商品的合作模式,提供消費者更為全面的商品選擇以及服務。

除 Android 手機外,神腦國際亦協助中華電信銷售 APPLEiPhone 系列手機,神腦子公司暐固科技(股)公司、孫公司暐恩科技(股)公司為 APPLE 全系列商品代理商,子公司優仕(股)公司及孫公司優銳資訊有限公司均為 APPLE 授權優質經銷商;多元品牌的操作配合,締造神腦國際於代理通路商上穩固的品牌
地位,持續提升整體通路市場的市占率及維持手機通路市佔率第一名的地位。

儘管有台灣之星、亞太電信併入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的影響,縮小三大電信的市占率差異,中華電信於 111 年度市佔率仍站在台灣通訊市場的領先地位。

3.市場未來供需狀況與成長性

4.競爭利基

(1) 代理各大品牌之通訊、應用週邊及家電與資訊商品,並持續導入新的商品及業務模式創造集團綜效。
(2)佈建更健全的 O2O 商業模式
(3)完善的教育訓練體制
(4)會員經營機制

5.發展遠景之有利及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 神腦國際為行動裝置代理商,代理眾多品牌及具豐富的產品線
  • 致力開發並引進最新應用週邊品項加強行銷自有品牌配件
  • 持續引進更多智慧聯網的家庭商品、智慧穿戴式裝置、生活家電及 AIoT 商品以強化神腦以個人、家庭生活出發的品牌形象。
  • 神腦全台各鄉鎮有 244 家直營門市
  • 神腦生活購物平台可以突破門市空間的限制
  • 經銷通路長期市場經營,維繫業務團隊與原廠、經銷客戶往來關係。

(2) 不利因素

  • 智慧型手機硬體規格已趨成熟導致新意不足,加上匯率差價,導致新推出旗艦機定價有調漲趨勢,影響消費者的換機意願
  • 電信業界將會進行整併
  • 面對既有電信業者進入手機經銷市場的競爭、品牌手機原廠直供大型手機通路及提供到府收送的維修服務,可能影響神腦經銷通路及維修通路的業績。

(3)不利因素之因應對策

  • 強化會員資料庫的應用、分析過往消費記錄與產品週期型態,建立完善的會員顧客管理系統,搶先在新商品上市前就提前溝通,擷取消費者再購與回購的機會。
  • 智慧型手機方面,持續與各原廠緊密合作,並積極爭取各廠話題手機代理權,除為零售通路創造來客潮,並可鞏固經銷通路業績。

主要產品之重要用途及產製過程

最近兩年度進銷貨總額百分之十以上客戶之名單

1.最近二年度主要銷貨客戶資料

2.最近二年度主要供應商資料

最近二年度銷售量值表

最近二年度及截至年報刊印日止從業員工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