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達 (2382.TW)》公司發展,業務介紹與現況

(一) 業務內容

業務範圍

合併營業比重

111年之主要產品之營業比重如下:

公司目前之商品項目及計劃開發之新產品

本公司依據使用者需求與科技應用之未來發展趨勢,從「行動運算」、「雲端運算及企業網路系統」、「家庭娛樂及智慧物聯網」、「智慧醫療解決方案」、「5G電信解決方案」、「智慧製造與智能工廠」、「元宇宙相關應用」、「智慧移動」等領域著手研發,計劃開發之新產品如下:

行動運算解決方案

提供使用者在任何時間、地點皆可連上網路、即時完成資料同步交換之各種行動化產品及其週邊,整合無線通訊網路及網際網路之關鍵技術,開發包括筆記型電腦、無線區域網路週邊設備、無線多媒體、以及無線資訊家電類產品之系統單晶片(System On Chip, SOC),並配合5G落地的時程開發5G小基站(Small Cell)、5G毫米微波與次6GHz連線熱點及網路連線至用戶端的相關設備(CPE)。

雲端運算及企業網路系統解決方案

以「公有雲」市場為基礎,為全球超大型資料中心業者提供雲端運算之IT基礎架構解決方案,同時,在全球IT解決方案逐步朝向雲端化演進的趨勢下,以開放源架構(Open Source Architecture)開發符合企業建置「私有雲」或「混合雲」所需的解決方案。產品包括:高效能、高容量之企業網路及儲存系統、伺服器(Server)、網路交換器(Network Switch),以及機櫃架構(Rack Architecture)解決方案等全系列產品。

家庭娛樂及智慧物聯網解決方案

研發支援各種多媒體應用之家庭用影音娛樂智慧聯網產品,包括數位家庭影音媒體中心(Home Media Center)、智慧型觸控輸入系統、智慧家庭控制盒、感測器、智慧音箱、家用私有伺服器、智慧家庭閘道器(Smart Home Gateway)、感測器中樞(Sensor Hub)等,以及各式將科技與生活串連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如:穿戴式產品、智慧健康照護、智慧家庭等應用。藉由將科技與生活結合的智慧家庭產品,提高生活品質及安全保障。

智慧醫療解決方案

因應全球的 e-Health(數位醫療)之需求及少子化、高齡化之趨勢,從醫院及家庭等面向著手,結合IoT、AI、AR/VR、遠程監控等多種智慧科技,透過數據蒐集與模擬分析,以「數位分身」提供醫學專業領域的學習與臨床模擬,達到改善診療決策等效益,實現精準醫療。以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醫療與5G物聯網進行資源整合,提供全方位的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從「智慧醫院」、「遠距醫療」、「健康照護」到「智慧醫療物聯網」(AIoMT)等各種應用場景,開發高度軟、硬體整合的雲端架構解決方案,讓醫院、照護機構及居家端,皆能依實際需求擴展規模及增加服務,將大量臨床數據即時整合、分析,以發展智慧應用,協助進行醫療決策、提升醫療服務效率,降低醫護成本,並同時提升照護品質,創造長期商業價值。

5G電信解決方案

因應全球5G商用部署加速,廣達攜手5G生態系統的關鍵技術合作夥伴,落實電信網路雲端化、虛擬化及開放性的願景。同步藉由Cloud Native容器技術、軟體定義網路(SD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網路功能虛擬化(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系統架構的建立,以雲端資料中心的專業技術及產品跨入5G網路基礎架構,同時滿足公有5G (Public 5G) 以及私有5G (Private 5G; Enterprise 5G) 的彈性需求。

智慧製造與智能工廠

工廠製造量能與成本及品質的控管,一直是廣達集團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廣達致力於推動智慧製造與智能工廠,透過大數據、AI、無線通訊、物聯網及雲端運算等技術,結合實體產品或系統的數據與模擬模型,測試、驗證和優化製程,以提高生產效能、提升產品品質並降低成本。

元宇宙相關佈局

智慧眼鏡與頭戴顯示器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運算平台,廣達亦領先投入此一技術領域,佈局包括近眼顯示器(Near Eye Display)的關鍵光機模組之研發與生產,以及頭戴顯示器所需技術的整合與製造,產品線涵蓋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AR/VR)顯示器與智慧眼鏡等。

智慧移動相關佈局

預期智慧移動未來的主流是電動車(EV)與自動駕駛(Autonomous Drive)等相關產品,廣達的智慧移動產品研發從初期涉入的車用導航與影音娛樂系統,至2015年進一步擴展到全電動車、全自動駕駛電腦、影音娛樂整合系統、車身相關控制系統與電機、電池管理系統等相關智慧應用模組的研發與製造,2022年再擴增版圖到逆變器(Inverter),使得整體布局更趨完備。

產業概況

產業之現況與發展

2022年由疫情帶來的宅經濟效益收斂,PC需求動能趨緩,在俄、烏戰爭、中國實施封控等影響下,原物、料上漲,全球通膨壓力上升,筆電出貨量較前一年度大幅下滑,消費市場及教育市場進入淡季,根據市調機構IDC的預估,做為2021年全球筆電成長動能的Chromebook,市場需求面臨緊縮,整體出貨量相較於2021年,年減48%;而高階筆電消費市場如電競或創作者筆電,以客製化、高規格的配置,刺激消費者需求,市場衝擊較小。

就雲端硬體商機而言,整體市場成長的主要成長動能仍以提供「公有雲」服務的大型資料中心為主。在超大規模服務供應商中,亞馬遜、微軟和Google合計擁有全球一半以上的資料中心,而Oracle、阿里巴巴和Facebook亦積極投入資料中心之建置。因應疫情迫使人們改變原有的生活模式,在家辦公、遠距教學,以及線上商務等需求增加,加速對雲端服務的依賴,大型公有雲業者如亞馬遜、微軟和Google等持續布建基礎設施。IDC預估,2022年雲端基礎建設支出達881億美元,較2021年成長19.6%。

就個別市場規模來看,國際調研機構Gartner預估,企業雲端平台的需求將從2023年開始增長,預期到2027年,超過半數的企業都將採用此類平台。企業雲端平台結合多項傳統雲端服務,為產業量身打造所需要的功能,直接提供預先驗證的整套方案,免去企業分別採買多樣雲端服務的困擾。此外,Grand View Research也指出,在疫情的推波助瀾下,各產業對自動化的需求大增,全球資料中心自動化市場規模將由2022年的76億美元持續成長至2030年的209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13.5%。值得注意的是,此波市場成長主要來自於對5G網路科技的擴大部署以及混和式雲端架構的普及。

產業上、中、下游之關聯性

產品之各種發展趨勢及競爭情形

在筆電零、組件的發展上,關鍵零組件中央處理器(CPU),主要廠商英特爾(Intel)及超微(AMD)皆推出新產品,期望能將桌上型電腦的性能優點延伸至筆電市場,具體作法如增加核心數量、放寬功耗、加速時脈、提升畫面視覺效果及影片流暢度等。激烈競爭下,超微的市占率持續拉升,逐漸逼近四成,蘋果(Apple)也發布自行開發之M2處理器,相較於前一代晶片,大幅提高CPU/GPU的速度及神經網路引擎,讓筆電既省電又能增進繪圖效能;處理器及顯示卡的升級,使筆電運轉的順暢性大幅提升,而搭配運作之散熱效能也配合同步精進,促使散熱模組的技術持續強化,改善筆電在高速運轉下過熱,造成降頻或噪音的情形,而影響使用者體驗品質。而品牌廠商微星(MSI)、宏碁(ACER)、華碩(ASUS)等,則相繼推出不同散熱技術,爭取消費者認可;在顯示器方面,特殊市場區隔之產品,如創作者筆電及電競筆電,則加強導入Mini LED面板技術,以因應使用者對於色彩精度及高顯示亮度的要求,隨著OLED顯像技術技術逐漸成熟,可望提高使用率,降低成本,逐步將市場擴展至商用筆電及中高階消費性筆電。

在雲端產品發展趨勢方面,調研機構Gartner指出,公有雲業者資料中心展現強勁拉貨動能,預期2023年終端使用者支出將達近六千億美元,其中最主要的類別為軟體即服務(SaaS),佔1,952億元;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佔1,503億元;以及平台即服務(PaaS),規模1,364億。由於各公司在挑選公有雲服務時態度轉趨謹慎,因此如何提供服務以滿足客戶特定的業務與技術要求,協助其數位轉型,便成為雲端服務商的競爭重點。此外,混和雲兼具公有雲與私有雲的優點,逐漸成為市場主力,有越來越多公司建立混和雲,在節省時間與金錢開支的同時,提升資料安全性、應用執行速度以及整體IT管理效率。

智慧製造是推升5G需求的運用另一項重要場域,AI相關投資則可望在2022-2025期間達到20%以上的年複合成長率,主要用於品管和自動化預防性維修作業。根據調研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估計,全球智慧製造市場2027年預估將達2,282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18.5%。亞太地區為全球智慧製造成長最為快速的區域,除了產業界對於工業4.0、智慧工廠、物聯網及工業物聯網的需求外,包括中、日、韓、印度等國政府亦以政策大力推動相關產業,加速智慧製造進程。

未來在元宇宙(Metaverse)世界的虛實整合風潮下,虛擬和實體世界轉換、跳接,猶如打開虛實世界的「旋轉門」,結合各式科技產品日趨成熟,將出現更多樣化嶄新的應用場域,發展出新需求、新市場。科技發展的三個階段,始於硬體導向的電腦(Computer)應用,進展到軟體導向的運算(Computing)應用,最終邁入使用者導向之解決方案(Solution)應用,造就各式所需應用工具,並催生創新科技平台,整合出新的運用場域。

因應全球環保意識抬頭,節能減碳及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已成共識,車輛產業正加速轉型,從內燃機車輛轉型至電動化車輛,而各大車廠也陸續宣布終止內燃機車輛產品開發的時間。電動車輛以三電(電機、電控、電池)效能及功率密度提升,配合驗證虛擬化、成本合理化等優勢,逐步取代內燃機車輛成為市場主流已成趨勢。據TrendForce統計,2022年全球新能源車(NEV;包含純電動車、插電混合式電動車、氫燃料電池車)銷售量約1,065萬台、年增率63.6%;其中純電動車(BEV)及插電混合式電動車(PHEV)各為789萬台及274萬台,年成長率各68.7%、50.8%。

技術及研發概況

本年度及截至年報刊印日止投入之研發費用

111年度廣達集團研究開發費用約為213億元,較110年度之186億元,增加27億元,年增14%;近2年研究開發費用佔營業收入之比率分別為1.65%、1.67%。
廣達的生產及服務據點橫跨亞洲、美洲、歐洲及東南亞等地區,產品線橫跨資訊、通訊、消費性電子及雲端運算等領域,並積極建構以台灣為主軸的研發與製造中心,建構全球製造與銷售的強勢競爭力。

以創新研發為核心競爭優勢,廣達鎖定「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連結技術」(Connectivity Technology),以及「用戶端設備」(Client Device)之「新3C」領域的技術及應用持續深耕,並結合大數據管理(Big Data Management)相關應用建構完整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工具生態鏈,致力成為AI經濟中,各大應用領域的主要系統解決方案供應者(System Solution Provider)。我們以實現「人本自動化服務」為核心理念,積極開發創新技術,包括先進、高效能伺服器相關技術開發與品質提升、智慧物聯網的產品與技術整合,將觸角延伸到雲端運算解決方案、人工智慧應用、5G次世代網路通訊技術、智慧穿戴、智慧家庭應用、智慧移動、智慧醫療、智慧製造等新興領域,以客製化解決方案擴展客源,提供客戶最佳的產品及服務價值。

開發成功之技術或產品

廣達將研發規劃為三個部份,分別為前瞻研發(Advanced RD)、企業研發(Corporate RD)及事業部研發(BU RD),由技術、應用,與產品等多面向同步進行開發及整合,將研發效益最大化。

在雲端資料中心技術發展方面,因應市場高效能運算(HPC)、人工智慧(AI)以及資料分析(DA)整合應用需求之速能要求,廣達推出QCT POD軟硬體系統整合式解決方案,榮獲「COMPUTEX 2023 Best Choice Award」,它具備一鍵式自動化系統部署、即時系統監控管理、叢集系統簡化管理、完整程式開發環境以及優化HPC/AI/DA應用程式工作負載五大功能,並可透過預先驗證、預先組態設定及預先調校優化的系統化共用模組,提供強大系統配置的靈活性與可擴展性,可滿足不同產業業務需求。除此之外,藉由所提供的應用程式開發平台與預先編譯好的程式模組,可幫助開發者專注並加速開發流程,同時也透過系統管理模組,讓系統管理者可以實現快速部署和輕鬆管理,提高監控與管理作業之效率以節省建置管理所需的時間和人力資源,大幅加速客戶核心業務的拓展。隨著處理器的速度提升、環保與節能等永續發展之趨勢需求,推出首座液冷式機櫃 QoolRack,底部設有內建資料中心安全控制模組(DC-SCM)的冷卻液分配單元(CDU),能根據實際工作負載來執行智慧化的耗電量管理並結合氣冷與液冷技術,高效降低冷卻功耗70%;此外,QoolRack 採取水冷板設計,能與資料中心既有的氣冷型機櫃並存,進一步協助客戶迅速升級至液冷式基礎設施。

在元宇宙相關應用方面,廣達經過數年的經營佈局,AR頭載顯示器與關鍵光機模組,產線建置皆已經完成並且小批量出貨,廣達亦在各技術平台上擴大佈局,包括核心晶片、光波導、校正鏡片,以及與品牌廠商合作開發等,以期在AR/VR應用領域取得領先。在智慧移動方面,廣達從2007年開始投入車用電子相關產品研發與生產,迄今已累積近16年的經驗與成果。除了獲得汽車業界所需的品質管理認證(IATF16949)與汽車功能安全認證(ISO 26262)之外,並且取得世界一線車廠與一級供應商的認證,並於2022年第三季啟動 ISO 21434(Cyber Security, CYS 車輛網路安全)認證,使廣達在車用產品的創新能力再獲肯定,更進一步與重要協同開發合作廠商建立穩固夥伴關係。

長、短期業務發展計畫

短期發展策略

生產及全球佈局策略

以「台灣設計、智慧製造、全球運籌及銷售」為全球佈局的主軸,廣達已在台灣、中國上海、常熟、重慶以及泰國等地區建置高效率的生產基地,並計畫於2023年啟動越南廠的投資計劃。除此之外,在台灣、美國、歐洲等地亦建立區域的製造及維修據點。海外佈局採取緊鄰客人、就近市場提供服務的策略,依照客戶之不同需求彈性組裝產品,縮短生產時程及降低運輸成本,更貼近客戶實際需求。

營運績效策略

推動事業群利潤中心制,使公司內部產生良性競爭,獲取最佳的營運成果。充分運用關係企業的產品進行上、下游整合,並對共通材料以統一採購方式,達到成本控制及風險管理。持續推動「智慧製造」,朝向協作式人性化智慧製造工廠推進。藉由生產自動化,搭配生產流程合理化改善,導入自動化技術與機械手臂,規劃人與機器間的協作生產,結合自動化設備的準確性與人員的認知及批判性思維技能,大幅提升生產效能及精準度,提高產品品質及良率,以確保製造品質穩定及技術升級,強化在業界的領先地位。

市場策略

全球知名品牌電子產品廠商因應快速更迭的市場需求,不斷進行產品及技術的創新,也同步帶動整個製造供應鏈的技術升級。廣達作為電子產品的智慧製造服務商,必須緊跟全球科技產品創新和技術升級步伐,致力於創新研發,並持續提供高品質、彈性及快速回應的製造服務,與客戶建立長期而穩固的合作關係,以掌握業務持續成長的關鍵。

長期發展策略

市場策略

以筆記型電腦為開端,從資訊產業向外延伸至雲端運算,發展以數據經濟(Data Economics)為核心的各項技術、應用及相關產品,並掌握5G與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提供「Tools for SMART X」的各項智慧工具解決方案,拓展市場版圖。為積極回應全球永續發展的趨勢,廣達力求研發設計更符合節約資源的要求,珍惜材料、降低不良與報廢,使公司產品具備領先的設計、優良的品質,快速進入市場,透過綠色設計及智慧製造實現環境永續,以更佳的成本競爭力,與客戶達到雙贏。

生產及全球佈局策略

電子產品日趨個人化,使產品設計生產多樣性增加,同時,客人對在地化服務的需求亦與日俱增,對生產製造均構成嚴峻考驗。廣達在生產製造方面,以提高製造業創新能力和基礎能力為重點,推進雲端資訊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促進製造技術朝高端、智慧、綠色、服務方向發展,以智慧製造為規劃方向。目前公司在台灣、美國加州、田納西州、德國安森、新加坡;中國上海、常熟、重慶以及泰國等地區已經架構完成製造、維修及配銷等基地,就業務發展需求調整建置,以有效控制成本且滿足客戶需要。

產品發展策略

廣達著眼於全球數位化、智慧化的趨勢,在雲端資料中心之核心設備、整體解決方案及AI應用領域持續發展,並以雲端計算為主軸研發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持續提升雲端計算解決方案能力,努力成為最具實力的雲端核心產品、全方位解決方案的服務供應商。
公司永續經營的本質在於不斷研發創新、與時俱進,以追求營運成長。廣達將產品發展分為成熟期、成長期、幼苗期及種子期等四大階段,並擬定相應策略:以成熟期產品為基礎,鞏固市佔、維持領先,追求成長期產品的獲利,扶持幼苗期產品的未來,並致力投入研發、創新,以培育種子期產品。藉此發展策略確保公司產品技術的領先,鞏固長期競爭優勢。

營運績效策略

提供最佳性能價格比的產品為公司對客戶及消費者的承諾。強化與重要廠商合作關係,利用本身開發的技術與廠商共同發展核心技術及零組件,以研發高附加價值且具成本競爭力的產品。
廣達持續厚植研發能量、深化精實管理、優化成本結構、精進製造技術、強化全球布局,並密切注意風險控管,透過各個營運環節的最佳化,追求長期穩健的營運表現。

(二) 市場及產銷概況

市場分析

主要產品及服務之銷售地區

本公司主要產品為筆記型電腦且以外銷為主,主要外銷地區分佈如下:

市場未來之供需狀況及成長性

電競市場被視為必爭藍海,隨著電競項目被納入國際大型賽事,此利基市場有望需求持續成長。因此,強化高速傳輸、快速充電、更新率及反應時間,周邊配套零組件需求亦獲得支撐。相關搭配硬體如處理器(CPU)、顯示晶片(GPU)、RAM、Type C介面等規格隨之持續提升,螢幕尺寸也加大至18吋,增進沉浸感使用體驗,周邊配件如電競滑鼠、耳機、鍵盤等各品牌爭相發展,以整合電玩生態圈;此外,數位內容創作(如照片、影片、直播等)越發盛行,創作者應用市場興起,為了方便繪圖或剪輯影片,硬體規格提升搭配,增加實體旋鈕或觸控筆等,更為滿足創作者筆電對視覺呈現及解析度的要求,重視色彩精度、廣度,螢幕的選用更經過專業色彩機構認證,滿足使用者直覺操作需求。綜合而言,未來筆電發展趨勢,除了硬體規格的升級外,將更著重於軟體及服務的創新,結合人工智慧的應用,優化軟、硬體之間的配合,以滿足不同應用場域市場的使用需求。

隨著ESG備受重視,以環保永續為理念的產品應運而生。各企業品牌商如惠普(HP)及宏碁(Acer)陸續推出可回收材質筆電,包裝方面減少一次性塑膠及泡棉的使用,改用再生材質如回收塑膠、海洋塑膠及環境友善墨水,展現永續發展的行動力。在追求永續的同時也考量可靠度測試,以通過耐摔測試,各廠不僅在產品設計上做改變,在物流運輸及資產回收方面也設法降低碳足跡,如增加棧板重複使用率、精簡包材體積以減少運輸次數等。

伴隨著5G標準的確立及技術日趨成熟,消費者已習慣透過手機等智慧型裝置,使用行動通訊軟體、社群網站、直播串流等社交影音服務,使得智慧型裝置與行動通訊網路於全球市場的普及率持續提升。

電信營運商紛紛開始興建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中心,藉由導入邊緣運算等相關技術與服務,將運算指令遷移至邊緣網路,以降低核心網路的負荷,降低網路延遲影響,以滿足虛擬實境、擴增實境、車聯網與物聯網等應用情境之需求。

元宇宙相關的虛擬實境(VR)及擴增實境(AR)相關產業方面,隨著各品牌廠對於AR技術愈加熟悉,產品需求也逐漸多樣化,帶動整體產業蓬勃發展。各大品牌陸續宣告將於2023年底或2024年推出相關的產品,使得上游的微顯示器(MicroDisplay)等關鍵零、組件供應商,相繼加入推出AR專用的產品。

未來汽車產業發展將聚焦在四大領域:車聯網(Connected)、自駕車(Autonomous Drive)、共享服務(Shared & Service)與車輛電動化(Electrification),引領新世代的移動革命,也帶動從汽車產業到相關科技、資通訊業者競相加入車電市場佈局,進一步加速軟、硬體整合技術升級;加上全球零碳排放的環保目標確立,將掀起綠色革命,推升電動車產業發展動能,展望2023年電動車市場將大爆發,預期將有超過四百款以上新車推出。

廣達以堅強的研發實力、高效率與高品質的產品開發生產能力、全球運籌能力、交貨速度與彈性、經濟規模等優勢,在全球筆電設計、代工、製造及雲端運算硬體設備等關鍵市場領域,持續保持全球高市佔率。
配合雲端業務的成長,除了著眼於大型雲端資料中心的業務拓展,強化市場佔有率,同時亦鎖定私有雲託管服務廠商、電信公司基礎架構革新和雲端中心需求之商機,廣達已與全球系統整合廠商建立策略合作夥伴關係,並在美國、德國、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區設立在地銷售辦公室,貼近市場以快速回應客人的需求,業務範圍橫跨北美、歐洲及亞太地區,已成為布局全球的雲端智慧應用解決方案的知名供應商。

發展遠景之有利、不利因素與因應對策

有利因素
  1. 資訊產業供應鏈體系完整
  2. 研發創新能力為關鍵成功因素
  3. 國際專業分工之產銷模式盛行
不利因素
研發人才短缺

因應對策:

  • 提供具競爭力員工薪資及福利水準,並訂定獎勵制度,如績效獎金、目標達成獎金等,以激勵基層員工。人力資源部門亦設有專職人員,規劃完整的福利措施,協助員工工作、學習及職涯發展,並關注員工身心健康,達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 規劃「台灣設計、智慧製造、全球運籌及銷售」之營運分工體系:導入自動化科技,建立智能化工廠,以提高生產效率及品質水準,同時,從研發設計端即將量產自動化納入考量,降低生產線的人力需求。
匯率變動風險

因應對策:

  • 與供應商及客戶之往來,儘量採行以單一貨幣為報價基礎,以沖銷部份匯率變動風險。
  • 加強財務人員匯兌避險觀念,與路透社及銀行連線,隨時掌握匯率資訊,研判匯率未來走向,並善用金融工具避險,由專人負責避險性外匯操作。
市場多變且競爭激烈

因應對策:

  • 充分發揮研發實力,快速回應不同客戶之需求,開發各種等級與式樣之新機型,提高產品附加價值,且領先同業推出並量產,以獲取產品上市初期之較高利潤。
  • 設計標準化,加速開發進度,縮短開發週期,並將量大且低附加價值產品移往勞力成本較低地區生產。
  • 積極開拓多元化之市場需求,分散單一產品或業務過度集中之營運風險,並增加公司之獲利來源。
  • 強化與全球一線大廠緊密合作的夥伴關係,並持續提升設計能力與製造工程實力,爭取成為大客戶的主力供應商,以提升產能利用率,發揮經濟規模效益、提高生產效率與良率,降低製造成本;同時加強製程中產品品質控管,以減少外部成本發生。

主要產品之重要用途及產製過程

主要產品之重要用途

  • 筆記型電腦:具有輕、薄、短、小之特性,其主要用途為文書處理、資料管理、排版應用、工程設計、簡報、統計分析、多媒體應用等。
  • 智慧物聯網裝置與控制設備:萬物聯網的興起,也帶動智慧裝置生態鏈的形成,從垂直市場到家用產品,都掀起一連串智慧風潮。智慧物聯網產品可透過網路監控與資料擷取,再運用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技術,彙整各種面向的資訊,提供垂直市場的商業應用及家用市場的應用場景等更具附加價值的服務。
  • 伺服器等雲端運算相關產品:作為雲端資料中心提供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與平台即服務(PaaS)等雲端服務之基礎建設,其中包含私有雲端服務整合平台、高效能機器深度學習與資料分析框架、軟體定義儲存系統及5G公網和企業專網解決方案,以協助企業客戶建立完整雲端架構之基礎建設。
  • 擴增實境(AR)相關產品:頭戴顯示器整體的功能與造型取決於光機模組,由此切入逐漸建立相關光學對正與生產技術,擴大光學零件的佈局與投資,再延伸至頭戴顯示器與智慧眼鏡的相關設計與製造
  • 智慧移動(Smart Mobility)相關產品:輔助駕駛(ADAS)、自動駕駛(Autonomous Drive)、車用資訊娛樂系統(Infotainment)、車身控制器(Body Controller)、車域控制器(Zone Controller),與其他車上電子控制單元(ECU)等關鍵模組化產品。

主要產品之產製過程

主要原料之供應狀況

筆記型電腦之關鍵零、組件,以CPU為單價最高之元件,其次為LCD、SSD等。
本公司的主要客戶多為國際大廠,客戶本身或有生產相關零、組件,或有自行採購能力;再則本公司產能已達經濟規模,具備一定的採購優勢及議價能力,更積極開發主要元件之多方供應來源,以有效降低進料過度集中之風險。

最近二年度主要進銷貨客戶名單

主要銷貨客戶名單

近二年度任一年度中曾占銷貨總額百分之十以上之客戶名稱如下:

最近二年度銷貨總額百分之十以上之客戶名稱,因契約約定不得揭露客戶名稱或交易對象為個人且非關係人者,故以代號為之。

增減變動原因:111年度對B客戶銷貨增加,主因該項產品出貨增加及110年底因原物料供應問題,使年底訂單部分遞延在111年初出貨所致。

主要進貨廠商名單

近二年度任一年度中曾占進貨總額百分之十以上之供應商名稱如下:

最近二年度進貨總額百分之十以上之供應商名稱,因契約約定不得揭露供應商名稱或交易對象為個人且非關係人者,故以代號為之。

增減變動原因:近二年度主要進貨廠商變動不大。

最近二年度生產量值

最近二年度銷售量值

(三) 從業員工

從業員工最近二年度及截至年報刊印日止,從業員工人數、平均服務年資、平均年齡及學歷分布比率人員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