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業務內容
業務範圍
主要產品用途及 111 年度營業比重
計劃開發之新產品
紡織方面
利用各種不同的異材質原料,搭配紡紗生產工藝,提高產品產值與市場競爭力。
- 環保聚酯紗
- 生物可分解紗
- 有機棉紗
- 回收棉混紡紗
- 縲縈紗
- 高支數抗起毛球紗
- 複合紗
化纖方面
非纖維類產品
- 開發高功能非晶系聚酯材料新產品。
- 開發特殊瓶用酯粒。
- BOPET 超薄膜用聚酯粒。
- 射出級生分解酯粒。
- 開發用於產品溯源之辨識防偽技術產品。
纖維類產品
- 開發吸排與其他機能複合纖維。
- 開發低丹尼聚酯異斷面細化纖維產品。
- 開發抗菌不織布用棉。
- 開發親水性纖維。
- 開發多色調複合加工紗。
- 開發生物可降解環保纖維產品。
- 開發低熔點纖維用酯粒。
- 開發雙組分複合彈性紗。
- 開發複合雙組份芯鞘型機能紗。
- 開發遠紅外線能量機能紗。
- 開發布料回收再生聚酯纖維。
- 開發石墨烯保暖抗菌聚酯纖維。
產業概況
產業現況與發展
紡織方面
回顧 111 年,新冠疫情的影響在邁入第三年後,人們對於病毒的了解以及相關醫療知識與技術的問世,新冠病毒逐漸流感化而能與之共存,紡織服飾業在經歷了兩年多來的供應鏈不順,原料與產品的超額需求超乎預期現象也在 111 年逐漸緩和。美中貿易的影響則是持續進行中,但產業供應鏈在經過三年來的調整,也逐步調整出新的供應鏈模式。然 111 年的烏俄戰爭則是難以預料的黑天鵝,戰事邁入周年之際,對於歐洲市場的負面影響仍將持續,更甚者對於近一步惡化的態勢是否衝擊全球經濟則是需要審慎應對。
化纖方面
化纖產業 111 年度受俄烏戰爭,美國急遽升息,高通膨,中國封控與品牌商庫存調等整體不利因素影響,是歷年來未曾出現過的艱辛環境。受到成本上揚,需求急凍銳減,產業經營遭遇嚴峻挑戰考驗。最差狀況已在第四季出現,品牌庫存調整暫告段落,112 年起預計逐步回歸正常需求面考量的下單節奏。112 年第一季有機會落底,第二季有機會出現轉機,下半年當升息議題減緩,俄烏區域衝突及通膨若能改善,疫情預期衝擊可望逐步淡化,隨著各國開放解封,雖然仍有諸多變數,但應可以較樂觀期待。
產業上、中、下游之關聯性
化纖產業上游屬於石化產業之一環,下游則遍及各大產業。除了廣為人知的紡織衣著業以外,電子業、工程業甚至醫療業均屬化纖產業相關的下游行業。化纖產業自上游購入原料,製造生產各項化纖半成品提供下游,再製成終端產品於市場販售。
以紡織衣著產業而言,化纖產業製造聚酯原絲(POY)及聚酯加工絲(DTY)供下游織造成布,經染整後製成衣服販售。其他產品不論聚酯粒、聚酯棉、聚酯薄膜…等,大都也是製成半成品提供下游再製後販售。紡織產業上游主要為棉花、PTA & EG 之原料供給,棉花主要來自國外各種植區;PTA & EG 供應主要來自國內的生產廠商。中游主要為各生產機具的器材商及產品包裝的供應商。下游主要為織布廠、染整廠、布商或成衣廠。
產品發展趨勢及競爭情形
經歷新冠疫情前兩年各國政府的全民補貼政策以及因為供應鏈阻礙而創造出的超額需求,在疫情邁入第三年各國逐步與疫情共存後,休閒娛樂等非實體物品的消費比重逐漸攀升,紡織服飾等實體物品的需求不論線上或線下則回復到疫情前的水準。另一方面,市場則是面臨到因通膨、烏俄戰爭等負面因素影響,對於未來的擔憂進而影響到消費
的意願。預期未來的 1~2 年在後疫情時期時期,供應鏈將面臨類似 100 年原料行情經歷大多頭後崩跌,品牌積極去化庫存以及供應鏈短(交期短)頻(下單頻率多)化等現象。
美中貿易的制裁自川普政府以來相關政府單位持續推動中,預期在這屆民主黨主政時期亦不會有轉向的可能性,相關供應鏈在歷經這幾年的調整已逐漸到位,未來將視上游原料的替代供應發展成熟與否,影響美系品牌進一步擴大調整的意願。
技術及研發概況
本公司最近二年度及截至年報刊印日止投入之研究發展費用
紡織方面
- 新素材新原料的使用投入,配合製程改善,積極開發功能性、機能性、環保需求產品,提高產品差異化。
- 利用電腦精密配棉,輔以專人研究配棉,以能採購各不同國別的天然棉花,增加購棉彈性空間,並顧及產品品質,合理降低原棉成本。
- 棉紗開發成功,緊密紡紗、複合紡紗與花式紡紗技術,均已成功量產,行銷海內外,區隔現有產品,增加產品多樣性。包含低異纖紗、低毛羽紗、賽絡紡紗、竹節紗及包芯紗等等,產品品質也受到客戶的肯定,近來更積極研發高支數高強力與可低溫染整的各式紗種。
- 空紡廠利用本身紗廠所產出的下腳料、 紗頭、化學纖維廠 C 級棉等再生回收變成原料,開發生產各式 OE 紗。
化纖方面
- 纖維部份:目前已開發成功產品
- 阻燃紗系列。
- 吸光蓄熱、遠紅外線保暖紗。
- 複合機能紗:吸排抗菌、吸排抗紫外線、吸排陽離子可染。
- 吸濕排汗涼感紗。
- 吸濕排汗水涼紗。
- 細丹尼系列。
- 雙色調複合加工紗。
- 非銻觸媒聚酯棉。分散性染料低溫深染親水纖維。
- 保特瓶片回收環保紗。保特瓶片回收環保陽離子可染纖維。
- 光學增白棉。
- 機械彈性紗。
- 仿絨、仿棉紗。
- TDK、RTK 浮深、浮白紗。
- 舞龍紗。
- 資材用酯粒部份:收縮膜用聚酯粒、低熔點纖維用聚酯粒、非銻觸媒膜用聚酯粒、瓶用酯粒、超薄膜用聚酯粒。
- 與南臺科技大學材料化工研究所成立「產學共構技術研發中心」,共同研究各種聚酯改質、生物可降解解材料與產品溯源辨識防偽技術產品之研發。
長、短期業務發展計劃
紡織方面
長期業務發展計畫
因應全球對於環境永續的倡議,本公司對於友善環境素材的使用比率逐年提升;此外在紡紗製程的自動化腳步亦持續進行,透過生產環境的改善與效率的提升持續維持本公司的競爭力;另一方面、與終端品牌的垂直整合亦持續進行中,預期與終端品牌的緊密垂直整合下,可確保長期穩定的市場佔有率。
短期業務發展計劃
- 多元分散品牌與市場,除了在既有的供應鏈上嘗試切入新品項需求外,亦藉由開發不同類型與國家的品牌供應鏈來達到風險分散的目的。
- 產品結構優化:增加異材質產品占比,搭配終端品牌對於永續產品的需求,擴大相關產品的生產比重,提高平均單價與毛利。
- 產線自動化與新增:藉著不同廠區的汰舊換新時程,採用高效率生產設備,減少人力需求;新增空氣紡設備,擴展相關產品銷售與市占。
化纖方面
長期業務發展計劃
朝高品質、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發展,穩定維繫客戶間的良好關係。持續優化生產條件,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開發新產品,提升產品利潤率。
短期業務發展計劃
嚴格控制庫存水平,隨時依市場狀況彈性調整銷售與生產策略,並積極開發新通路、新客戶與新市場,以維持最好的競爭力及獲利能力。
(二) 市場及產銷概況
市場分析
主要商品之銷售地區
市場未來之供需狀況與成長性
全球各國因受俄烏戰爭與通膨影響,加上美國量升息,金融政策方向從寬鬆轉為緊縮因應,但預期今年美國升息腳步會放緩,市場低迷的需求可望下半年獲得轉機,逐步改善。新冠肺炎隨著病毒變種傷害力慢慢弱化,各國政府逐漸開放,預期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發展是較正面有利。過去全球化的經濟型態,有可能出現轉折,因此在產銷的策略上必須針對銷售地區重新思考以外,提高差異化產品的生產比例更為重要,如此才能夠迎接未來的嚴峻考驗。
競爭利基及發展遠景之有利、不利因素與因應對策
紡織原料價格面臨成本劣勢、產業供過於求等難解的習題,短期內紡織產業經營環境將是艱辛而嚴峻。
有利因素
- 本公司具有完整上游化纖各項產品與下游長短纖紡紗產業,可以進行即時的垂直整合,可提供完整而即時的新產品研發途徑。
- 品質持續改善與優良的生產管理控制,以優良的品質,準確的交期,優良的服務,快速的市場應變能力,減少失敗成本,來確保國內外的行銷競爭優勢。
不利因素
- 台灣原料計價公式與國際原料價格脫鉤,化纖原料成本優勢不再,難以在國際上面對削價競爭。
- 大陸、印度與東南亞地區持續有高產量設備的新產能陸續開出,具有成本優勢,市場上價格與數量的競爭日益激烈。
主要產品之重要用途及產製過程
主要產品之重要用途
本公司化纖產品有聚酯粒,聚酯棉,聚酯原絲,聚酯加工絲及瓶用酯粒,其中:
- 聚酯粒提供生產聚酯棉,聚酯絲等用途。
- 聚酯棉提供紡紗廠紡紗原料及其他工業用棉。
- 聚酯原絲提供假撚廠生產聚酯加工絲用。
- 聚酯加工絲提供針織、平織等服飾用布及其他工業用布。
- 瓶用酯粒提供作為瓶用(水瓶、油瓶…等) 、板材、包裝材料、杯用以及膜用。
- 本公司棉紗產品提供織布,製成成品布或成衣用。
主要產品之產製過程
主要原料之供應狀況
本公司主要的原料,包括原棉(天然棉花)、聚酯棉、PTA、EG。其中原棉全部仰賴國外進口,聚酯棉則由本公司化學纖維廠自產全數供應,PTA、EG 則主要自國內採購。